★在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重新定义的高血压标准发布,即≥130/80mmHg。
★这意味着防治关口前移,即原本属于“高血压前期”的部分人群一夜间迈入高血压队伍。
★国内医学界专家认为,中国高血压标准暂不会修订。
★美国版指南提示我们,要强调高血压早防早治,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美国更新“高血压指南”
北京时间11月14日,在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重新定义的高血压标准发布,即≥130/80mmHg。这意味着原本属于“高血压前期”的部分人群一夜间迈入高血压队伍。
这个新的高血压标准,源自最新制订的《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处理指南》(下称“美国版指南”),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其他九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会共同发布。
近一个月来,美国版指南引起中国医学界热议,美国版指南为什么要修订?修订对患者意味着什么?中国高血压指南会不会跟着修改?中国医界的专家认为,中国高血压标准暂不会修订,但美国版指南提示我们,要强调高血压早防早治,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详解:美国版指南中相关数据的医学意义
与既往和目前国际上大多数高血压防治指南相比,美国版指南最令人瞩目的更新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血压≥130/80mmHg,而血压水平在120~129/<80mmHg 即为血压升高,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
≥130/80mmHg:
美国版指南将高血压的定义更新为≥130/80mmHg。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指出:“这一定义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而并非大众认为的颠覆性,这并不意味着血压一到130/80mmHg就一定要马上吃药,中低危患者仍主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危险。”
120~129/<80mmHg:
美国版指南将血压值为120~129/<80mmHg定义为血压升高,即提示血压不正常。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学博士余保瑞指出,此类人群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盐、减轻体重、保证足够睡眠、调整工作节奏及增加运动等。这对年轻且工作忙碌的人群而言有重要意义。所以,强烈提醒该类人群及早重视自身血压,并开始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以此达到预防和延缓血压进一步升高和加速心血管疾病进程的效果。
美国医学界为什么要更新标准?
血压≥130/80mmHg,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增加。多项流行病学和队列研究资料均提示,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显著增加,血压水平从115/75mmHg开始,每升高20/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率均翻倍升高。
新近完成的降压临床研究表明,将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以内,对那些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且治疗前收缩压≥140mmHg的患者,可带来更大的心血管获益。
因此,及早开始降压治疗的确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对真正需要降压治疗的人群而言,会使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大幅降低,获得巨大临床益处。
中国学者观点:我国标准预计不会下调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教授说:“中国指南应成为我国临床实践的唯一依据。”
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文教授介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第四次修订,预计在明年推出。新版指南将在2010年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将以我国近年来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并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目前,我国没有新的证据来推翻既往诊断标准,因此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预计不会下调,仍将保持140/90mmHg的现行标准。
对中国高血压防治的借鉴价值是什么?
国内专家认为,美国版指南显著下调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提出更加严格的血压控制目标,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整个指南围绕着及早和严格管理血压,以求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社会公众,尤其是致力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医生而言,应该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对于改善中国高血压管理现状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数字告诉你:高血压防控形势有多严峻
关于高血压的流行情况,以下这组数据是最新、最权威的:
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纂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发布数据:2012年全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6.5%、治疗率为41.1%、控制率为13.8%,治疗控制率为33.6%。这一组数据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流行趋势与防控状况。
全员动员,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只有全员动员、全社会参与,才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的健康危害,降低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