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一直觉得头昏脑胀不舒服,血压180/100毫米汞柱,到医院去检查,可抽出来的血竟凝在注射器里,推不出来。医生说,他的血液太粘稠了,叫什么“高粘滞血症”“高凝状态”。并警告他,血液粘稠容易得中风,你可要小心,最好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但老魏觉得医生总是夸大其辞,于是拒绝了住院的建议。结果没过几天,老魏真的得了中风,偏瘫、不语。治疗几个月,最后还是留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老魏别提有多后悔了。为什么血会变粘呢?血粘了又为什么容易得中风呢?
其实“粘度”是指一种液体在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血液粘度越高,血流速度就越慢。这不仅影响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还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及其他血栓栓塞等一系列严重疾病。
血液粘不粘主要和血液所含成分的量与质有密切关系。血液中除水分外,还有蛋白、脂肪、糖、无机盐、纤维素以及红、白血细胞、血小板等无形或有形成分。平时这些物质互相均衡存在,使血液保持流质胶体状态,血液不易凝固。如果其中某些成分发生了质与量的变化,血液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血液的粘度就会发生相应改变。一般来说,血液中的水分比例减少了(脱水),有形或无形物质增多了,或者这些物质间相互吸咐的作用增强了,血液就变得粘稠了。
当血液粘稠时,容易激发血液中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引起血小板和血管壁细胞释放出十数种凝血因子,引发凝血反应,先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再催化血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织成网络,红细胞和血小板吸附在网眼中,就形成了凝血块;在血管中形成凝血块就叫“血栓形成”。血栓堵塞了动脉,叫“梗塞”;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叫“梗死”。中风就是脑内的动脉某个或某些分支被凝血块堵塞了,脑组织发生了缺血性坏死,所以叫“脑梗死”。脑细胞一旦坏死就很难逆转。因此脑中风治疗不及时,往往是非死即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