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动脉粥样硬化、冠脉狭窄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改变,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患者是否发生严重心脏事件不仅取决于冠脉狭窄程度,更重要的是斑块性质。68%的心梗发生在冠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病人中,几项尸检和临床解剖研究提示,冠心病死亡和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斑块中70%为易损斑块,因此近年来对易损斑块的识别和治疗成为减少心脏事件的研究热点。
他汀治疗可以阻止斑块进展
他汀类药物减少心脏事件的作用已经被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然而他汀治疗对斑块的影响目前还在探索阶段。ESTABLISH研究对48例ACS患者的分析表明,早期给予他汀治疗可明显减小斑块体积,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低的患者也可获益。REVERSAL研究比较了他汀强化降脂和常规降脂对斑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18个月,可阻止冠脉斑块的进展。ASTEIROD研究比较了稳定/非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用瑞舒伐他汀(40mg/d)治疗24个月前后斑块体积的变化,结果显示他汀治疗可以逆转斑块。
REVERSAL研究中阿托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降低LDL-C的幅度不同被认为是终点差异的重要原因,那么LDL-C的降低是否为决定斑块逆转的唯一因素呢?
他汀治疗可以改变斑块组分
2009年7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血管介入》杂志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该研究不但采用了传统的灰阶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体积的变化,并且应用虚拟组织学技术(VH-IVUS)评价了氟伐他汀对斑块成分的影响。
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血清总胆固醇(TC)220mg/dl和LDL-C140mg/dl为分界线,高于此线者入选氟伐他汀组(n=40,60mg/d);低于此线者设为对照组(n=40),接受控制饮食等一般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联合用药和血管病变程度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随访12个月。治疗前后均分别接受盲法灰阶IVUS和VH-IVUS检查,检测血管内斑块体积和各成分(纤维、纤维脂肪组织、钙沉积和坏死核心)的体积。
结果显示,氟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斑块体积较基线下降8%(P<0.0001,图1);VH-IVUS显示氟伐他汀组斑块内纤维脂肪组织体积较基线明显下降了59%(P<0.0001),纤维组织体积增加了11%(P<0.0001),坏死核心和钙化成分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除纤维组织外,其他斑块内成分特别是坏死核心均显著增加(图2)。该研究结果证实了氟伐他汀可以改变斑块组分,稳定和逆转斑块。
他汀对斑块影响机制的探讨
CRP是近几年被关注的反映系统炎症的生物学标志物,JUPITER研究结果证实,对CRP的干预和对LDL-C的干预同样重要,Nature2008年一篇综述指出,迄今为止,干预脂质代谢和干预炎症反应是理论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两大治疗手段。这对临床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稳定、逆转斑块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仅仅关注降低LDL-C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对REVERSAL研究的分析发现,当降低LDL-C水平相同时,阿托伐他汀对斑块的抑制作用大于普伐他汀组。研究者推测,除降低LDL-C之外,与普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还明显降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甘油三酯(TG)。对氟伐他汀的研究结果同样支持该理论。该研究中氟伐他汀组LDL-C较基线降低了32%,同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TG水平分别较基线显著降低了48.9%和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