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糖”字当头,自然与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以为是自己饮食中摄入了太多的“糖分”所导致,对此,也有人抱有疑惑,明明平时也不见得吃很“甜”,怎么就扣上了糖尿病这顶帽子。那么,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吗?哪些因素会导致糖尿病?
大多数糖尿病是“吃”出来的
不可否认,糖吃多了可能会导致糖尿病,但究其原因,并不在“糖”,而是在于“吃多了”。从医学上来讲,这里说的“糖”并非仅仅是我们常规认知中的砂糖、红糖类,而是涵盖了所有可产生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多糖、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如果仅仅从碳水化合物与糖尿病的关系来说,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多,可能会导致营养过剩,从而使体重超标,出现肥胖。而肥胖会引起机体胰岛素出现抵抗以及产生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这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赵志祥指出,简单来说,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吃”出来的,摄入过多,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导致糖尿病
饮食虽然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遗传基因、生活环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增加糖尿病发病几率。
“如长期处于双酚A或可吸入颗粒物等环境改变中的群体;吃得多,运动少,经常久坐不动,形体比较肥胖的患者;或家族中存在有糖尿病发病的高位人群等,更容易得糖尿病。”
此外,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人类的劳动力下降,尤其是男性的劳动力明显下降,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机体代谢记忆效应,“因为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群,正处于经济条件较落后的时期,饮食匮乏加上体力劳动消耗大,也就是摄入少,消耗大,机体基因已经记忆了此时处于较多的状态。等到生活比较富足,只要稍微多摄入一些,机体就容易处于‘超负荷‘’状态,这时候血糖升高、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随之升高,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