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大娘发现老伴在装“糊涂”。两人商量好的事情,一转眼他就不记得了;可是和朋友、邻居聊天时,二三十年前发生的大事小事老伴却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女儿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急忙带父亲到医院检查。经过细致的检查,找到了原因:张大娘的老伴不是装糊涂,而是出现了慢性脑供血不足。
警惕静悄悄的杀手
脑组织依靠血液供应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成年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会越来越强,而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却逐步下降,只要供血系统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脑血流量减少的同时,脑细胞的供氧能力也会立即减少。脑供血的逐步减少,就开始出现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发生,就如同在用“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大脑的正常功能,给身体埋下极大的隐患。一旦发展到一定阶段,脑的局部血流在较短时期内完全阻断,就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急性脑梗死了。许多专家都把慢性脑供血不足称作是脑梗死和老年痴呆的发生前状态,慢性脑供血不足不但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治疗还可引发脑中风、老年痴呆,因此危害甚重。
大脑供血严重不足,就会出现头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逆行性遗忘(即前面提到的:新事记不住,老事忘不了)等症状,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中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朦或视物飘动等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也是中风可能来临的信号。
中药治疗功效卓著
慢性脑供血不足虽然后果严重,却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身体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对有自觉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应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
在药物的选择上,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念、全面调理身体机能的特点,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养成好的生活方式
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好以下几点:
1.中年以后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少吃肥肉、蛋黄。
2.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进全身的健康水平。
3.避免长时间连续伏案工作,工作间歇可做颈部后伸活动。
4.避免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
5.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眼底、心电图及心功能,发现异常时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