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常先生突然头晕异常、眼前发黑,他以为自己是因为天气热而中暑了,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竟是颈动脉狭窄,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左侧颈动脉起始部位几近闭塞。
由于情况比较严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立即为其制定了手术方案:由于患者Wills环(又称大脑动脉环)代偿差,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左侧颈动脉通畅良好。二期进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由于救治及时,常先生转危为安,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颈动脉狭窄“来势汹汹”,有时竟无症状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首席专家王兵教授告诉大河健康报记者,动脉硬化、颈动脉夹层及与发育、炎症等自身免疫有关的血管疾病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重要原因。另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高龄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可能诱发颈动脉狭窄。
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将其分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两大类。出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胳膊和腿发麻无力、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状,或出现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落栓塞颅内小动脉造成的疾病,我们称为“小中风”,需要及时就医。
除此之外,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听到血管杂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或斑块溃疡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眼前发黑,高危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王院长介绍,临床上可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核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其中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由于CTA简单、创伤小和独特的“血管内镜”效果,目前已成为术前检查的主要评估手段。
王院长建议,人过中年,首先要对自身的血管尤其是颈动脉高度重视,在医院可以通过超声或者CT血管造影的方式,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做出很好的判断。对于颈动脉狭窄50%以上、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或狭窄大于70%、有高危因素或家族史的患者,均应外科干预治疗,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个体化治疗,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
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根本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依据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症状将治疗方案分为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
1.内科治疗较为保守,目的是减轻脑缺血的症状,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很好地控制患者现有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
2.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其次是预防和减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典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其并发症越来越少。
3.介入治疗主要包括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植入术(CAS)。PTA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的再狭窄,尚无大宗文献报道,综合文献分析,再狭窄发生率为5%~16%,颈动脉支架成形植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近4000例的手术中,逐步将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
术前,从心脏到斑块位置的高低等方面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做出详细的评估。术中,进行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优化,因人而异,因病施治。术后,建立完善的病患随访制度,与患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最后,王院长建议,超过50岁的市民应定期进行颈动脉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赢得更多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