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黏血症又称高黏滞综合征(Blood Hypervisicosity Syndrome,HBS),是指血液黏度较长期处于升高状态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和微循环不良。
黏度是阻碍液体流动的阻力,它是由液体流动时流层间的摩擦力引起的,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流层之间接触面积、速度梯度大小及流体本身的特性,是度量流体黏性大小的物理量,流体黏性越大,流动性越小,血液黏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发病机制:由于许多疾病都可使血液处于变性异常状态,所以,血液高黏滞综合征不是表征某种疾病,而是同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种,表征一种基本的病理过程。血液高黏滞综合征可以是原发的,也可是继发的,原发性的在未进行人为因素干预时,它的异常的血液流变性指标值恒定。继发的高黏滞综合征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其异常的血液流变性指标,随着相应疾病的治疗,决定性因素的消除,才逐渐恢复正常。可影响血液黏度的疾病很多,如:糖尿病、癌症、红细胞增多症、缺血性心、脑、肾和四肢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脑衰、肝衰、肾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疾病多并发此综合征。继发于某些疾病是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基本病因。此外,感染、发热、情绪应激、体力应激、变态反应、创伤和食谱异常等因素都可促进高黏滞综合征的形成。基本病因和促进因素可单独也可作用于血液黏滞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