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吃药,是国人对待疾病的治疗定式。凡患病总是药不离口,方不离手。无论医者,无论病家都认为有病吃药,天经地义。但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即“是药三分毒,药毒猛如虎”,就不是一般人所熟悉的了。正如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药品审评和监管医学博士路易斯·拉萨格纳教授对药物评价一样:“它是一个精灵,既可以制造奇迹,也可以带来灾难;它既可以让生命改善,也可以让生命毁灭”。凡是药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它治病的同时,其毒副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又会给人们带来新的伤害。这种伤害(或称药源性疾病)甚至比原发性疾病对人体、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据国外文献报导,因药物不良反应急症入院者占30%;约有15%-30%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而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引起死亡。据我国卫生管理部门报道,中国大陆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而致死亡的人数是主要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0%-30%,并且有逐渐增高的态势。为使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请看中外医药史上药物不良反应镜头回放:
早在18世纪,国外医生用“氯仿”作为全身麻醉药,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但是病人麻醉以后,经常发生心脏意外事件。1870年,英国皇家医学会提出报告,阐述了氯仿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和危害性。
1960年,新药“反应停”(沙利度胺)问世。它可以使孕妇的妊娠反应大为减轻,所以“反应停”也确实“火”了一阵子。但是不久以后,世界许多国家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海豹儿”。这些孩子生下来没有手脚,或是肢体奇短,像海豹一样。经过多年的努力,医学家们终于查出致婴儿畸形的“罪魁祸首”就是“反应停”。
1985年,一种可以治疗心律失常的新药“Tambocor”在美国上市,到1989年短短几年时间,在数十万病人固定服用这些药物后,约有5万人因服用了这种药而死亡。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药害事件。经一项权威医学试验证实,这种药物会导致心脏骤停使人突然猝死。在托马斯.J.穆尔所著的《致命的药物》一书中对整个事件有详细的描述。他指出:这种药物不良反应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比美国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中战死的人数还要多。如果统计美国航空史上所有坠毁的商用飞机的死亡人数,其总和可能无法接近这次事件中死亡的人数”。
2006年中国发生了两件震惊国人的药害事件:1、“齐二药事件”:2006年5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肾功能衰竭),并有9人死亡。5月14日《新京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国药准字的信任危机。2、“欣弗”事件:2006年8月3日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使用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全国有8个省份医疗单位使用该药后有63名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死亡11人。以致于互联网上出现了“欣弗事件挑战药品安全”的质疑声。 以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件再一次告诉人们:是药三分毒,药毒猛如虎。药物不仅可以治病,同时也可以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