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药吃了好几年了,病情基本没有加重,可是半个月前到医院开药,却已经不再生产了。”肿瘤患者何先生说,宣武医院中药制剂室近期停止生产所有中药制剂了。记者调查了解到,北京的多家三甲医院,也都部分或者全部停止了中药制剂的生产。
患者开药遇制剂室解散
半个月前,何先生来到宣武医院,找中医大夫开宣武医院中药制剂室生产的抑制肿瘤药品,但被医生告知已经无法再开到这种药品。“老中医说,医院的中药制剂室已经解散了,今后都不再生产这种药了。无奈之下,大夫推荐我改看西医,找找西药控制病情的产品。但我吃了好几年这种药了,我信任这种药。”
据宣武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透露,药品停产也是无奈之举,“这药的价格是上世纪90年代申报给管理部门后定下的,印象里这药十多年没有涨过价。早年生产这种药,还是有利润的,现在这药的成本在90多元,但只卖70多元,药房赔钱做这种药已经有了几年的历史。”他介绍说,“鼎盛时期”至少有二十多种药品在生产,但随着生产越来越严格,很多药品都变得利润微薄,而中药原料价格也上涨,一些药甚至成了赔钱的药。
部分医院中药制剂停产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包括友谊医院、北大医院、同仁医院、佑安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这些医院的中药制剂室均已停产或取消,有的虽然保留了制剂室,但已不在医院内从事生产,而是提供药方,把生产外包给其他医院或者药厂。“这样生产的成本,比起医院自己生产要低一些,医院也不用大笔投入在生产设备上了。”北大医院中药房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央视昨日报道,从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中药材价格上涨价速度之快,历史罕见。以往几十元的药材,现在达到了几百元。据调查,常用药太子参上涨幅度达968%,补骨脂上涨达656%。
转由药厂生产或成趋势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中药专家介绍,目前国家对中药的生产控制逐步加强,“中药的情况比较特殊,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和疗效,加强管理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也势必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将中药制剂的生产转给药厂,应该会成为一个趋势。”
该专家称,对于医院来说,多年前对医院制剂生产的规范还不太严格的时候,有了中医开出的药方,医院经过相对简单的试验等程序即可投入生产。但一旦该药品转为正式出现在药店的药品,药厂须按照国家标准对药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两年都不一定能完成这些测试,并且这些试验测试的成本非常高昂,因此药价肯定会上升。而管理方为了保证人们能吃得起药,也不会随便批准医院对自制药品的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