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全天候控制血糖 

全天候控制血糖 

作者:高血糖 糖尿病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558


餐后血糖升高虽属必然,但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超过界限就不正常了。实际上,更应重视控制餐后血糖。因为餐后血糖升高比空腹血糖升高出现得更早,当发现空腹血糖升高时,病情就已经发展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如果不重视餐后血糖,误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没问题,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并发症。

  陈先生患糖尿病后,学会了自测血糖,经常会自我监测晨起的空腹血糖。很长时间以来,晨起血糖都基本正常。这使他颇感满意,觉得病情控制得不错。

  不过最近他感到身体不适,特别是三多一少的症状又出现了!而且发现有四肢末端麻木、下肢无力、视物模糊和皮肤长疖子的现象。于是他决定到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空腹血糖基本正常,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医生问他以往餐后2小时的血糖监测情况。他说:我主要是测空腹血糖,我想血糖餐后比餐前高是必然的,所以没在意。

  医生说: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监测同样重要。

  餐后血糖升高虽属必然,但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超过界限就不正常了。实际上,更应重视控制餐后血糖。因为餐后血糖升高比空腹血糖升高出现得更早,当发现空腹血糖升高时,病情就已经发展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如果不重视餐后血糖,误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没问题,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并发症。

  陈先生恍然大悟:怪不得我最近的情况不太好,原来如此。那该咋办呢?

  医生讲解道:理想的血糖控制应该是全天候的,包括:空腹(餐前)、餐后、体力活动和工作中、睡眠等时段。因为单一的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检测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血糖是经常波动的,但又不可能每天随时随地测血糖,现在推荐的做法是:隔一段时间(通常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血糖检测,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

  全面监测的要求是:三餐前各1次,三餐后2小时(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各1次,临睡前测1次,必要时凌晨3点加测1次。

  陈先生问:那么,每半个月有一天连续检测67次血糖,就能完全保证血糖监测的准确了吗?

  医生说:只能是相对准确,还应该加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陈先生问。

  医生说: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对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产生糖化反应的结果。

  每个人,包括没有糖尿病的健康人,血糖对红细胞的血红蛋白都会产生糖化反应。血糖浓度越高,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也就越高,两者呈正相关。血糖浓度正常的健康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为4%~65%,即有4%~65%的血红蛋白被糖化。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可反映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比单测血糖数值更能准确反映广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数值的意义是,每增加1%的糖化血红蛋白,就相当于23个月内平均血糖增高1117mmolL。比如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为75%,就相当于近23个月来,平均血糖水平比正常值高界61mmolL高出1117mmolL,在7278mmolL之间,依此类推。

  总之,采用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血糖水平,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达到对血糖的监测和全文候控制。

  陈先生问:既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准确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水平,那么单测糖化血红蛋白多省事啊,不测空腹和餐后血糖行吗?

  医生答:不行。首先,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测定前23个月时的血糖水平,据此来调整治疗就太晚了。其次,血糖经常波动,而空腹和餐后血糖检测方便,便于及时调整治疗,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用于长期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以便为以后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医生的指导下,陈先生制定了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时间表,并根据结果在治疗上进行了调整。如今,血糖得到了较好控制,三多一少和其他症状消失了。

  检测结果判定

  餐前血糖:理想水平在407OmmolL,可接受水平为70100mmolL,超过100mmolL则为不可接受。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理想水平为49—80mmolL,可接受水平为80110mmolL,超过110mmolL为不可接受。

  超过可接受水平就应该对治疗做出调整了。 (来源:寻医问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