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一种致残率比较高的疾病。中风后会遗留各种功能障碍,包括偏瘫、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许多方面的障碍,使许多患者不能工作,甚至连生活自理都有相当大的困难。得病前后的强烈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造成了巨大的失落和不平衡,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生活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许多患者由于长期的功能障碍,最后失去了康复的信心,郁郁终日,自暴自弃,有的甚至会自杀。那么,中风患者如何应对中风后出现的各种问题,重新建立信心,走出心灵的沼泽,最终成功康复,重返社会呢?
中风患者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中风患者除了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变化外,还会因为脑部的功能损伤,使心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抑郁心境:抑郁是中风患者主要的情绪障碍,它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等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由于中风导致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瘫痪,还意味着从此需要他人的照顾,所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悲伤和忧郁。
攻击行为:大多数患者很快由否认疾病的态度转到“为什么让我瘫痪”的愤怒心理,怨恨的情绪常会使患者态度生硬,拒绝合作,甚至于拒绝饮食。有时会出现急躁、气愤,并不顾后果的行为,以攻击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如发脾气、打人、骂人、摔东西等。其实,此时的患者是最需要理解和心理支持的。
焦虑与恐惧:中风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来自于对发病情景、躯体疼痛、生活质量以及社会交往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恐惧、忧郁等不安的心理体验。在产生焦虑的同时还会伴有一些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四肢发凉、胃肠功能失调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过度期望:由于早期各个方面恢复比较快,于是患者急切盼望迅速康复,希望立即改变功能障碍的现实,患者会出现迷信药物、疑虑治疗及到处求医等问题。而中风后偏瘫是不可能很快恢复的,一般在发病六个月内功能恢复相对较快,越到后期恢复越慢,但是不少患者并未认识到这个事实。由于患者对于康复治疗的期望值太高,一旦期望破灭,就会出现失望甚至自杀的念头。一般来说,脑中风后功能的恢复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家人应该怎么做
——倾听、解释、指导、保证
首先家属应该热情对待患者,对患者的痛苦与困难给予高度同情,给予他们关心和尊重。一般第一步是进行倾听,家属及陪护一定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患者的痛苦和症结所在,另一方面,专心地倾听会使患者体会到周围人在严肃认真地关心他的疾苦,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在倾听的恰当时候进行解释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解释,就是在患者接受患病事实,并想解决问题的时候,向患者做出解释,对问题做出透彻的分析,提出解决困难的办法和真诚的劝告,以便于患者慢慢地领会。
然后在对患者的心理或病情有充分正确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并调动患者自己内在的积极性,共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让患者看到问题的焦点之所在,让患者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树立信心去解决。
在康复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往往使患者陷入悲观、痛苦、无助而不能自拔,这时患者可能一叶障目,看不到前途,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治疗者和陪护应充分利用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对患者影响,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向患者提出有关方面的保证,如“现代的医学很发达”,“医院的医疗技术很高,一定可以使你康复得很好”等,以建立患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疑虑。(黑龙江省康复医院主治医师 刘景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