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症状性高血压

症状性高血压

作者: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 高原病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884


症状性高血压亦称继发性高血压,此种高血压存在明确的病因,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左右。

病因及危险因素
     引起症状性高血压的疾病,较常见的有下列四类:
    
 ()肾脏疾病包括:肾实质性病变,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天性肾脏病变(多囊肾、马蹄肾、肾发育不全)、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继发性肾脏病变(各种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性肾脏病变、肾淀粉样变、放射性肾炎、创伤和泌尿道阻塞所致的肾脏病变)等;肾血管病变,如肾动脉和肾静脉狭窄阻塞(先天性畸形、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血栓、肾蒂扭转)肾周围病变,如炎症、脓肿、肿瘤、创伤、出血等。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是症状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称为肾性高血压。    

()内分泌疾病 如皮质醇增多症(柯兴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高血压的几型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和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等。     

()血管病变 如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主要引起上肢血压升高。    

()颅脑病变如脑部创伤、脑瘤、脑干感染等。     

此外,高原病也可伴有高血压。

症状表现
   
  症状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的原发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中的一个症状。少数症状性高血压也可转变为类似急进型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诊断
     对下列高血压患者应考虑症状性高血压的可能:常规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提示患者有引起高血压的系统性疾病存在;儿童,青少年或35岁以下的成年人中发现的高血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不满意;原来血压正常的老年人突然出现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者在无诱因情况下血压突然明显增高。     

()肾小球肾炎儿童与青少年期的症状性高血压,以肾小球肾炎引起者最为常见。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发病前可有链球菌等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史,有发热、水肿、血尿,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脑病。    

()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常伴有高血压,有时临床表现有如高血压病,甚至可伴高血压性心脏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肾动脉狭窄本病。凡突然发生高血压(尤其青年或老年人),高血压呈恶性,或良性高血压突然加重,以及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高血压患者,都应怀疑本症。本症患者多呈舒张压的中、重度固定性增高。
    
 ()其他肾脏疾病多囊肾病人常有家族史或家族中有中年死于尿毒症者。
  
   ()嗜铬细胞瘤 对以下高血压患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血压波动明显,阵发性血压增高伴有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苍白等症状,对一般降压药无反应,高血压伴有高代谢表现和体重减轻、糖代谢异常,以及对诱导麻醉和降压药治疗的升压反应。
  
   ()皮质醇增多症(柯兴综合征本病除高血压外,还有向心性肥胖、面色红润、皮肤紫弦纹、毛发增多,以及血糖增高等临床体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病多见于成年女性,临床上以长期的血压增高和顽固的低血钾为特征。
    
 ()其他内分泌疾病 伴有高血压的内分泌疾病尚有多种,可以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前()脑垂体机能亢进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主动脉缩窄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或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的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狭窄,都可引起上肢血压增高,多见于青少年。本病的特点常是上肢血压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且上肢血压高于下肢,形成反常的上下肢血压差别。
   
  (十一)颅脑病变 本类病变的神经系统表现多具有特征性,诊断一般并不困难,有时需与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变相鉴别。    

 治疗方法
   
  症状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原发病。单例肾脏病变、肾脏肿瘤、肾动脉狭窄、泌尿道阻塞、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脑瘤和脑外伤等可行手术治疗,及时而成功的手术可使血压下降,甚至可完全根治。对原发病不手术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它针对病因的治疗外,对高血压可按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降压药物中的甲基多巴、肼屈嗪、可乐定、卡托普利和米诺地尔较适用于肾性高血压。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苯节胺10—30mg(开始用小剂量逐渐增加)1—2/d,或合并应用β阻滞剂,或用α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对控制嗜铬细胞瘤的高血压有效,可在手术准备阶段或术后使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40mg3/d,可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前的准备阶段,有利于控制血压和减少钾的排泄。对术后血压仍高或不能手术者,可长期给予安体舒通控制血压。(来源:心脑血管康复网)